首  页 创业明星职业介绍失业保险职业培训社区就业农村就业办事服务组织机构信息公开
 
为残疾人就业铺就“幸福通道”——江苏省南通市五接镇帮扶残疾人纪实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7日
 
      “劳动让我们收获了人生快乐,实现了社会价值!”近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五接镇“残疾人之家”聚集了20多名残疾人,有的人在折叠产品说明书,有的人在整理儿童睡袋。面对几位慕名前来采访的省级媒体记者,个个脸上写满自信。
      今年8月以来,五接镇人社所与镇“残疾人之家”通力协作,打造“技能培训基地、辅助就业平台、惠残增收引擎”,积极对接辖区企业,寻求就业支持。目前,“残疾人之家”已成功与5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帮扶65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搭建平台——为残疾人就业“筑巢”
      为了让更多残疾人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的工作,实现就业创业梦想,今年8月,五接镇“残疾人之家”正式投入运营。
      五接镇“残疾人之家”是一家集就业、托养、康复、培训、维权等各项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惠残平台。负责人蒋红云也是一位残疾人,她介绍,辅助就业是“残疾人之家”的一项重要功能,“残疾人之家”竭力开拓适合残疾人参与的生产项目,把辅助性劳动项目与庇护性就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
      以“残疾人之家”为依托,五接镇人社所充分发挥熟悉辖区企业的优势,多方联络20多家企业,提供适合残疾人操作的生产订单。南通忆盛铭服饰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提供生产订单的企业。这家企业将做好的成品服装发送到“残疾人之家”,由残疾工人剪线头、整理服装、包装,然后按件结算,给残疾工人相应的报酬。
      “在这里工作没有压力,能增加收入,心情也变好了。”3年前,46岁的马淑娟因一场车祸而腰部受伤,丈夫也因车祸离世,突发变故让她一蹶不振。五接镇人社所得知后,积极鼓励她到“残疾人之家”参与劳动,使她逐渐走出了生活阴霾。
      “我们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让有就业意愿但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残疾人在这里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残疾人之家’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在这里其乐融融,每天都过得很开心。”蒋红云说。
举办培训——为残疾人就业“添翼”
      “命运给残疾人关上了一道门,我们就要帮他们打开一扇窗,这扇窗就是技能培训。”五接镇人社所所长江俊说,给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首先得让他们有就业能力。很多残疾人虽然身体上受到困扰与折磨,但精神上却非常坚强乐观,双手更是非常灵活,很适合学习手工技术。
      为此,一方面,五接镇人社所召集镇、村人社协理员,对辖区内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摸底调查,对具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无行为障碍且监护人同意并负责接送的残疾人,逐一进行登记备案,签订服务协议书,组织免费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对于新进入“残疾人之家”的残疾人,五接镇人社所会同相关企业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通过传授简单工艺流程、操作要领,让残疾人在最短时间内掌握职业技能,适应工作节奏。
      家住李港村的彭红燕有裁缝基础,以前曾在一家服装厂打零工,由于肢体残疾,跟不上工厂的工作节奏而失业。在“残疾人之家”接受了简单培训后,她很快掌握了产品加工技能,每天能获得三四十元收入。
      “从产品质量可以看出,经过培训的残疾工人加工的每一批活都做得很出色,没有出现过一次退货现象,今后我会继续将产品的后道工序交给他们来做,一如既往地支持残疾人就业。”当地一家企业负责人说。
      “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可以让更多的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自强自立,成为社会有用之人,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和稳定就业。”江俊说。
携手联动——为残疾人就业“护航”
      为了让“残疾人之家”充分发挥就业功能,五接镇人社所采取“请进来看”和“走出去推”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扶持残疾人就业的惠民政策,扩大“残疾人之家”的品牌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伸出合作的橄榄枝。
      五接镇有一家鞋帽加工厂,负责人赵勇以前都是将订单外派给代工厂。获悉“残疾人之家”的情况后,赵勇便将一些简单的订单分配给“残疾人之家”。他说:“这样做不仅帮助残疾人就业,也为我们解决了找代工厂的难题,可以说是互利共赢。”
      “合作企业增加了,订单才有保证;订单充足了,残疾人就业就有保障。”江俊表示,通过多种途径向企业推介残疾人就业,使很多企业享受到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优惠政策,“残疾人之家”生产订单量持续走高。
      近年来,五接镇枪瞄镜企业发展迅速,江俊多次联系这些企业将拧螺丝之类的简单手工活计分发至“残疾人之家”,以此增加残疾工人的工作量,目前已与多家枪瞄镜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复成村村民保文新,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十多年前就自购电动三轮车,从事个体短途客运。近年来,随着村村通公交、户户有轿车,他的生意每况愈下,收入捉襟见肘。但自从来到“残疾人之家”工作后,保文新的收入提高了很多。他感慨地说:“在‘残疾人之家’,我既做产品,又负责送货,拿到了双份工钱,现在一家人的生活宽裕多了。”
      “和保文新一样,不少残疾人领到加工费时都乐得合不拢嘴。”蒋红云说,大家在参与劳动中体现价值,在自食其力中彰显尊严,每个人的人生意义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中国劳动保障报)

2004 石家庄市劳动就业服务局 版权所有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99号 邮编:050011
E-mail:jyj.sjz@he.lss.gov.cn
冀ICP备110005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