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為日本攻入的那兩個進球,其實門將絕對救得到,即便第二球乾貴士的射門有球速,但其實也不算超高速,而且射門角度相當清楚,Witsel已經限制其射角,並不是逼Courtois要選擇左右兩端撲救的情況,重看影片中,Courtois很明顯是慢了一步起跳,而且乾貴士的射門其實不是射上角,而是平飛而已,這對門將來說應該是個十拿九穩的撲救,可是Courtois的動作,事實上是非常離譜。
在大家都在責怪川島的時候,似乎沒有人發覺Courtois才是更糟糕的那一個。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比利時直到被日本打入兩球才開始真的發覺他們可能會輸,這時才開始認真踢,但是失去的節奏沒有那麼容易找回來,而且日本氣勢已經上來,這時日本人盡全力燃燒小宇宙,拚了命把球前傳不給比利時攻擊機會,比利時急忙在65分鐘一口氣換掉Mertens與Carrasco,用Fellaini與Chadli替代,這兩個換人十分關鍵,那個時機點其實正好是雙方體力的死亡交叉。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比賽整體流程來看,日本人在進到第二球以後,盡全力控制住中場,打亂比利時節奏,但這已經是先發11人最後的體力,大約在10分鐘後全員體力已經耗盡,無法再上前,此時比利時在65分鐘換上那兩人進行加壓,於是取回整個球場的控制權,氣勢一丟便再也回不來,比利時接下來便能控制比賽持續加壓,所以才能連扳三球。
有人問為何不早點上本田圭佑,其實西野朗教練不換也是正確的,看這個結果,岡崎慎司根本已經傷勢太重不可能上場,如果你要說身體抗性,我認為本田是日本隊身體對抗性最高的選手,但事實上是,他們始終是日本人,對抗外國人的時候,對方的身體能力幾乎已經要到達日本人的兩倍,本田的身體對抗能力大概也只能多持球一兩秒而已,所以才需要英超前鋒的岡崎慎司與他一組進行衝鋒,不然他根本沒有目標去放球,馬上又要被搶走,而且本田一上場,日本隊的中場傳導立刻會變弱,這樣更加不能拖延時間,而且只有本田一人反攻效果也達不到。
當時那個狀況,教練不提早換人的原因,我覺得只有一個,就是這個日本先發陣容,打得非常好,這時如果換入任何一個替補選手,在前幾場比賽已經看得很清楚了,他們沒有人能夠應付這種對手,而且換人這種事,其實跟棒球裡的換投手一樣,剛上來的人通常無法立刻進入最高狀態,需要打過5分鐘到10分鐘才能進入他的最高狀態,在日本被比利時壓制的最後時刻,沒有時間與空間去讓替補選手上場打出感覺,所以你可以看到81分鐘上場的山口螢,最後比利時反擊的時候他根本沒輒,當然比利時四人平行衝上的反擊,山口無法移動,為避免對方直接攻入或直傳Lukaku他只能站在原地維持陣型的層狀防禦,但當De Bruyne傳球後,山口的轉身回追就慢了,這導致他最後無法影響到任何一個比利時球員插上破門,從這點可以看出他與柴崎岳的差距之大,這樣其實根本無法換人。
這個狀況下,岡崎慎司無法上場,連帶變成本田的存在意義不大,所以晚點換他也沒什麼好說的,日本等於就是沒人可用,也難怪日本之前可以讓香川與乾貴士一組打上半場,本田與岡崎一組換上來打下半場,不單單是因為進攻模式受限,而是其實根本沒有人換,所以用本田跟香川對換,固定使用掉一個換人名額,就是這原因。
真要說的話,就是「世界級」的差距,日本千挑萬選出來的,也只有11人加本田與岡崎這13人能與世界排名第三的比利時戰鬥,其他人現在無法在這個水平裡作戰,在那個時刻日本人能做的就是力戰到最後,81分鐘換本田,已經不是為了拖延時間進延長,而是讓他衝鋒,這已不是之前的戰術設定了,因為日本人連打延長的本錢與體力都沒有,一進延長還是會馬上輸掉,只能在正賽裡試圖反超而已。
比利時的進球裡,Vertonghen的第一個頭球進球,要怪川島永嗣的狀態差,但其他兩球就不關他的事,他雖然狀態很糟,但日本現在真的也沒什麼可靠的門將,第二球的Fellaini頭球,他是壓過長谷部誠直接頂進,他只是輕輕碰一下,長谷部便已倒地,而在傳中之前吉田麻也離開了Fellaini,他最後再跑已經來不及,長谷部其實並沒有意識到後面Fellani已經到空位了,而吉田麻也離開Fellaini,只差兩步卻跑不回來起跳,這其實都是體力已經耗盡,肌肉已經緊繃的證明,沒有誰好責怪的。